河南教育局:整治中职招生乱象需多方合力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0-09-06】河南省禹州市教育体育局将职业学校的招生任务分配给了各初级中学,学校又把任务分派给本校教师,并且还与教师的晋级和绩效工资挂钩,引发教师强烈不满(《中国青年报》8月23日报道)。其实,此前类似的报道在各种媒体上也有披露,用“初三+分流”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即可查到各地历年将初三“准毕业生”强行送职校的很多负面报道以及家长的投诉。其影响之坏,民愤之大必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中职招生秩序混乱早已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两个地方、一两所学校的特例,用积重难返来说也不为过。
对于中职招生混乱,社会各界反响不一,意见主要有三种:作为圈外人的老百姓大多抱怨中职学校的老师不顾“脸面”拉生源,为了完成任务,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花钱买学生、签约雇中介、为了自家生源不惜贬低他校、坑蒙拐骗初中学生和家长,有的教师为了争夺生源不惜动粗谩骂,甚至大打出手。身在围城内的职校老师,则普遍抱怨学校领导不近人情,强行摊派招生任务,还与工资、奖金甚至评优晋级挂钩,而善于分析根源的老师则会抱怨地方政府不作为,抱怨教育主管部门未尽责,没有花大力气整顿招生秩序,只知道给各个学校下派招生任务。站在政府的角度,又何尝没有苦衷?
中职学校缺乏吸引力是普遍现象,一时半会儿难以扭转,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就读职校肯定不现实,而为数众多的职校总得生存,若干在职在编的教师总得有个饭碗,否则难免会影响社会稳定。两难权衡,在一时无法“解套”的情况下,当然要选择稳定压倒一切,采取一切手段确保职业学校能有生源,能保几人是几人,能保多久是多久,能保几所是几所。殊不知,如此“保护”之下,结果招来的却是老百姓的谩骂、老师们的抱怨、校长们的牢骚,最终形成中职招生的恶性循环,不仅“吸引力”不再,中职的声誉也越来越差。
如何治理中职的招生混乱?笔者以为,必须由政府出面、行政牵头,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根治顽症。
作为地方政府,首要的任务应该是站在调控大局的高度,有效整合区域内的职教资源。眼下,很多地方区域内重复办同类学校、校际之间办同类专业等现象非常普遍,不仅造成了重复投入,稀释了教育资源,降低了育人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招致和加剧了校际之间的恶性生源竞争。所以,地方政府要放眼全局,突破行业、地区、级别等壁垒,对区域内的职业中学、行业中专、电大职大等进行大力度整合,避免重复办学,清理非法办学,整治无序办学。同时,地方政府应督促属地企业稳步执行就业准入制度,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善待职校毕业生,重视技能型人才的使用和后续培养,让职校毕业生体面就业,从而从根本上提升职教地位,增强职校吸引力。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地市级教育局,应该着力于规范招生秩序。其首要任务是修订高中阶段招生管理条例,取消录取批次对中职学校造成人为的政策性歧视,让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学校与重点高中能够在同批次录取优质生源,确保职校生源质量;同时,严格执行中职、五年制高职按志愿有序录取的制度,并从严格控制普教招生计划、学籍管理入手,为中职学校保证充足生源。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保护”只是外因,增强职校吸引力,最终离不开学校自身重内涵发展、促质量提升。职业学校必须突破传统的“就业导向”思维,彻底扭转“孔雀东南飞”、盲目培养“外向”型毕业生的做法,坚持服务地方企业的办学宗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多形式的工学结合有效提高育人质量;在人才培养上贴近市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为提升就业质量打好基础。同时,从拓展生源的角度,则应转变服务理念,积极尝试举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在职职工转岗培训、退伍军人培训等,多渠道吸纳生源,设法渡过生源危机。